異鄉人眼中的台灣
雜揉日本台灣兩種文化碰撞的趣味
重溫台灣人走過的八○年代
熟悉中又有些荒謬劇的喜感
蔡詩萍 孫梓評 感動推薦
一位離鄉者回憶的農村童年,一位學運份子追憶的八○年代青春,一位編輯人含英咀華的職場筆記。
丁曉菁•詹偉雄•董成瑜 熱情推薦
傅月庵 真情推薦
這批遺忘多時的畫作在二○○二年底台北市中山堂整理倉庫時才重又出現,之後移交台北市立美術館,二○○五年,美術館員林皎碧(也是名譯家)從此展開了一趟神奇的訪畫之旅,多次踏訪日本,足跡遍及全日本,重新撥開畫作的身世,讓畫家重現時代身影。以最親切生動的筆法,為讀者道出一個溫暖的、跨國的時代軼事,滋味無窮。
巴奈/歌手與音樂製作人•李明璁/台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馬世芳/廣播人與作家•浦忠成/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張鐵志/音樂與文化評論家•舒米恩/歌手與音樂製作人•鍾適芳/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熱烈推薦
這是一個從音樂看見歷史;也是一個從音樂建構歷史的一本書。
吹過島嶼的歌這本書的問世,正讓我們思考著台灣原住民族歌謠的傳唱、記載與行動記述的島嶼歷史、生活變遷、社會脈絡;進而看見島嶼認同及族群界線關係。
文化漫遊者直面生命之書
眾聲喧譁中一脈淺淺清唱
娓娓道來,淡定溫潤,餘味無窮
卜大中、王德威、王盛弘、平路、陳樂融、單德興 真情推薦(按姓氏筆畫)
廖志峰此書涉及的範圍極廣,但他很聰明地避開記憶無法規避的政治隱喻,而把自己限制在文化活動上。書中的眾多回憶我們或多或少也有共同經驗,但沒有他那種精細打磨、字斟句琢的講究。所以我願意力推本書,讓它的紀實與知性成為記憶的刻痕,永不抹滅。——卜大中
中年出走
一次意外的停留
改變了他二十年來的人生路向
他在都市圍城裡焦慮迷惘
在東海岸的都蘭找回失落的初心
從此與山林大海為伴
大叔的中年出走
走出一趟不可思議的人生壯旅
我的出走、流浪,帶著幻滅、虛無、自我放逐的中年失落徬徨。
在流浪農舍生活中,沉思人生斷離捨,頓悟中途下車的漫遊美學。
若沒被趕的流浪插曲,人生也許平淡無奇,不會遇見那些驚喜的故事。若沒遇見意外轉折,那些空屋農舍靜靜佇立山林風雨中,慢慢瓦解崩塌消失,偶然相遇,我與農舍產生一段難忘的人屋情感。也許,山窮水盡的困惑不安,也許,率性荒山野地尋覓自我,時而苦澀自閉,時而放空歸零,時而浪漫揮灑,因此,我的都蘭農舍生活,才會出現狂風
暴雨後的田園交響曲。都蘭農舍給我很多驚喜和啟示,也許我的人生很離譜,上錯車下錯站走錯路,卻擁有一生難忘的山居歲月故事。——江冠明
吳介民•陳政亮•曹雅評•鄭介瑤 熱血推薦
青春的震撼教育 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段旅程
篇篇精彩故事帶領讀者窺見小人物的善惡喜悲。
一位曾在馬祖莒光島的心理輔導兵,
書寫自己入伍的親身經歷,
展示與朋友通信的真誠、反思,
紀錄了青春,還有私人的情感與收藏。
廷豪,你寫當兵見聞與心情的書稿躺在書桌,我仔細閱讀,頗感時光凍結,那些亙古軍旅軼聞就在你字裡行間一一浮現,當兵的日子是多麼超現實啊,現今軍中生活彷如搬演傀儡,一樣的莒光日、愛國歌曲、抗日故事,長官與學長,毫無幽默感的管教。從你的文字,我讀到一顆質樸的心,社運青年當大頭兵,被挑選為「心理輔導老師」,對世界懷抱好奇與熱望,盡力安慰荒蕪失落的同袍,期待友誼與信任,經常掙扎在順服、抵抗、溫情與懊悔之間拉鋸的矛盾。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