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允晨文化於7月10日(星期一)假台北國賓大飯店聯誼廳舉辦【《美國製造--凝視美國文明》新書發表會】,由當代雜誌總編輯金恆煒先生主持,並由本書四位重量級的譯者:政治大學外文中心張台麟教授、阮若缺教授、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吳錫德、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吳志中及作者索爾孟(Guy Sorman),進行一場從歐洲看美國文明的深度對談。主持人金恆煒先生認為,若單純以台灣人的觀點來看美國,很難看出差異性,但從歐洲的觀點來看的話,就能讓我們發現其中的差異性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出版時程緊迫,所以本書動用了四位教授級的譯者來完成翻譯的工作,其中的難度及譯後的整合工作愈顯的不容易,但各方皆十分肯定本書翻譯的成功。由於《美國製造》一書在去年已於中國大陸出版簡體字版,但作者表示由於某些因素,大陸版在形式及內文皆有問題,他十分高興看到台灣版能直接由法文原文翻譯,將誤差降到最低。
吳志中認為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不管是政治、經濟、軍事或者文化流行層面都有密切的關系。台灣社會的菁英,在過去有很大一部份曾經接受美國高等教育的薰陶。因此,美國文明與美國思維對台灣的影響非常鮮明。無怪乎索爾孟會有這樣的觀點:如果台灣要成為美國的一州,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相反的,歐洲的法國是完全不可能成為美國的一部份。我們在仔細閱讀索爾孟的著作後,會發現有很多觀點,將是台灣讀者第一次接觸到來自歐洲的新觀念,也可能是台灣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最佳證明。這也正是《美國製造》這本書的價值所在:瞭解歐洲人的想法,並且從歐洲的觀點看美國,打開我們不同觀點的能力。
張台麟教授以他長期研究觀察法國政治文化的經驗來看本書,他得到最重要的啟示是,「全球化」不等於「美國化」,也不等於「某種語言化」,他也在思考歐洲是否真有反美文化的存在,因為法國反美主義的淵源及啟示,也包括政治利益在內,所以這是值得深思的。
吳錫德教授則表示,他被允晨的發行人的熱情感動,才會接手這件翻譯工作,他早已停止翻譯書的工作,他認為本書內容十分精采,讀完之後受益良多。看了本書之後才對很多事情恍然大悟,美國人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其實我們原來真的不認識美國。
索爾孟教授發言時首先感謝允晨文化的董事長吳東昇先生及發行人廖志峰先生,他也非常高興看到這本書的台灣版能順利且成功的出版。他認為本書是他以40年的時間做觀察,並且是以照相式的觀察,描述給讀者看,什麼是美國。他表示,40年前美國是純白人的社會,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但現在這種情形已經漸漸消失了。市面上有很多討論美國的書,但都是從外部看美國,而他是從內部看美國,因為那些經濟軍事的表現,都是由於內部文化的關係才呈現出現外部的樣貌,所以一定要從內部來看這些問題。
他並認為如果要了解美國,可從三處來討論,其一是民主,其二是宗教,其三即是冒險精神。美國式的民主和歐洲的民主很不同,歐洲的民主是反應實際的情況,而美國則是整體社會制度的反應,在本質上有相當的差異。其次則是宗教,美國只信仰一種特別屬於他們的宗教,他們的上帝和他們有某種特殊的關係。而美國人富有的冒險精神則是他們經濟社會成長的動力,而不是我們所以為的資本主義。由此三者組成的社會,變成完全不同於歐洲的美國文明。但他強調,本書絕對不是反美的書,而是一種以獨立存在的思維方式,他的觀點並建立在理性的分析及知識的了解上。他既不親美、也不反美。
現場來賓中,有人問及索爾孟教授,何以一位法國學者,會對美國做如此深入的研究及了解?索爾孟教授表示這是從十八世紀以來法國學術界的一項傳統,每一位法國學者皆有義務寫一本有關美國的書,而且法國及美國皆有全球性價值輸出的國家,所以才會開啟他對美國的研究。
透過《美國製造—凝視美國文明》新書發表會讓台灣的讀者能夠了解認識這位法國當代的托克維爾—索爾孟,同時,透過本書的觀點,更能了解現在歐洲人的想法,並且也瞭解美國不同的面貌,希望對台灣未來的社會文化發展有更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