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忘掉民族,才能統一   

【新聞稿】新韓流正狂捲亞洲  2005年勁爆韓國的熱門書「南北韓,統一必亡」

忘掉民族,才能統一

允晨文化於元月11(星期三)金石堂大安店「我的文學書坊」舉辦【《南北韓,統一必亡》新書發表座談會】,現場邀請當代雜誌總編輯金恆煒先生擔任主持人,來賓有譯者朱立熙(資深媒體人)先生、蘋果日報總主筆卜大中先生、東吳大學政治系吳志中教授等,對於《南北韓,統一必亡》觀點,進行一場深度的對談。

 

當代雜誌總編輯金恆煒對於本書及譯者十分推崇,他表示本書有趣的是「統一必亡」的論調,因為東西德統一之後東德的人民很不滿意,他們認為好處都被拿走了。本書以德國的觀點來看南北韓的問題,有很多可供參考的立點。而且譯者朱立熙專攻韓國史,對韓國的研究十分透徹,本書可以提供給任何想統一的民族做為參考。

 

《南北韓,統一必亡》的譯者朱立熙先生說,本書在南韓出版日是2005620日,隔天外電全部報導本書的出版訊息,並且震撼全南韓。因為這本書的立論和南韓的國家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在南韓,有九成九的人民都想要統一,因為他們認為,南北韓當初是被烈強所強制分開的,美軍駐南韓是造成南北分裂的主要因素,所以反美、統一是每個人共同的想法。但本書出版之後,大家都十分震驚,並馬上成為最勁爆的話題,也登上暢銷排行榜。本書作者朴成祚留學德國,並在德國住了三十年,現在為德國自由大學終身教授,他以德國統一為基礎,分析從1990年東西德統一到現在的第二次心理及經濟分裂,來看南北韓的統一,他認為南北韓要統一的狀況比當年德國差。朱立熙則表示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讓他再次體會了「用日文研究中國」的奧妙;因為這本書是「用東德(德文與德國經驗)來研究北韓」這是很有創意的奇想,從來沒有人會想到去開拓這條陌生路。是這本書在方法論上,非常值得肯定的價值。如果台灣能借用外國的第三隻眼來看中國,那絕對會是不一樣的多元與豐富。

 

關於統一,本書有探討兩個問題,一是勞工性社會,一是感覺停滯。而來自不同體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方式的兩個社會,硬要統一,一定有不少的問題因此產生。當然兩岸的狀況,與兩德或兩韓截然不同,不應該完全套用或類比,但可以提供給在台灣這塊土地生長的居民參考。朱立熙並提到在1991年應邀訪問北韓時的感想,他認為北韓這個國家並不能稱為國家,應該稱為「邪教」。金氏父子把自己神化、偶像化,把整個國家變成一種宗教式的狂熱。愚民政策的徹底實施,把國家弄成像是一個無菌無塵的國度,十分令人匪夷所思。朱立熙並舉例當年大陸開放探親時,有許多分隔兩地多年的至親、夫妻,在重逢時,才發現這是悲劇的開始,所以有時候保持距離才會有美感。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吳志中,他表示看到本書的出版十分感動,因為這是第一本把東西德統一之後的問題訴諸文字的鉅作,吳教授專攻歐洲政治,對於現在歐盟的研究十分精闢,他認為現在德法式的歐盟已遭到挫敗,而英國領導的新歐盟正在嘗試努力統合歐洲大陸,但英國式的歐盟是把版圖拉大,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吳教授並提出幾個問題,同一民族等同於同一國家嗎?同一國家等同於同一民族嗎?答案都是否定的,既然如此,統一真有其必要性嗎? 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或許某種形式的統一是可能的,例如扁平式的治理,是基於互尊互重的機制上,但不是中國式的主權的統一。他並指出歷史的潮流永遠站在正確的一方,站在自由民主的一方。

 

蘋果日報總主筆卜大中先生表示,南韓〈朝鮮日報〉報導,北韓金氏父子共有一千兩百多個封號,比如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大文豪……等等,愚民政策可見一斑。他並表示站在台灣的立場,他內心一直有一個小人的願望,就是南北韓統一。統一之後的韓國當場從第二世界掉進第三世界,平均個人所得從一萬四千美元狂跌到三千美元。做為台灣經濟強勁對手的南韓,從此消失不見,台灣也就少了一個競爭者。而今天來看兩岸統一的問題,他認為經濟上中國和北韓不同,已經接受了資本主義機制,目前處於「原始資本主義」階段,但又奇異地混合了社會主義式的「黨國體制」與「裙帶關係資本主義」,所以很複雜。中國大陸的狀況有橫跨三四個世紀,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是位在21世紀,而沿海都市則是20世紀,再來內地就是1819世紀了,所以經濟上的差異很大。但經濟上的差異不是最重要,文化上的差異才是重點,台灣人的人格特質講究的是個體的主體性與利益,與中國人的集體威權人格上產生衝突。本質上台灣和大陸已經是異質的民族了,雖然有共同的語言、膚色,但本質上已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個民族,實在沒有必要貿然統一。

 

《南北韓,統一必亡》在韓國出版後,強烈震撼了南韓社會,並掀起了一股議論的熱流,無疑是為南韓及北韓統一,當即潑下了冷水。它用德國人在北韓當地親身體驗的報告為基礎,來分析北韓的現況,並為因應南北韓的交流與統一提供新的觀察角度。此書的觀點,對於統一與獨立兩派不同聲音的台灣來說,有許多可供參考之處。